誰能拯救汽車自主品牌
現實并沒有發生一丁點改變,最危險時刻的背后,還有更危險的時刻。
最危險的時刻已經到來。其實,對于自主品牌來說,這句話已經“喊過”N次。然而,現實并沒有發生一丁點改變,最危險時刻的背后,還有更危險的時刻。
如 果說從單月數據來對比過于短期,那將市場從“月K線圖”轉換為“年K線圖”來看,最近4年,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是逐步走低。統計顯示,2010年-2013 年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分別為33.8%、31.3%、30.8%、29.9%,如不出意外,今年市場份額將會呈現加速下探趨勢。
在市場中,有失意者,必然會有得意者。與之形成對比,便是國外汽車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逐步走高,歐系市場份額從2009年的20.8%升至今年上半年29.3%,美系從2009年的11.2%升至14.8%,韓系從2010年的9.2%升至10.4%。
這一系列數據,讓大家情何以堪?
其實,中汽協向外界發布的“2014年7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”,汽車線束絨布膠帶相對之前的數據,也省略去了各個系列的具體市場占比,這可以看出中汽協試圖在淡化自主品牌下滑的狀況。
不過,市場終究是現實的。最重要的是,自主品牌有止跌跡象了嗎?目前,并沒有看到這種可能性。與此同時,合資品牌的向下滲透依舊在發力。
長 期以來,無論是日本,還是韓國,其汽車產業也是經歷了從無到有,從弱到強的發展。那么為何韓國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后,能讓現代與起亞進入世界主流品牌?從路 徑選擇方面,日本選擇了重視“技術引進”、限制“資金合作”的政策,而韓國則選擇了“技術引進”為主、“資金合作”為輔的政策。然而,中國在過去30年的 對外合資過程中,實施的“市場換技術”路線基本宣告失敗。
分析其中原因,自主品牌的困境也是我國汽車產業政策的頂層設計造成。從橫 向來看,自主品牌并沒有能進行資源整合,市場分散。從縱向來看,沒能形成合力突破關鍵技術。在這一方面,國外主流跨國品牌已經走得很遠。不久前,日本多家 汽車品牌便在相關部門的主導下,通過開發應對未來市場競爭的關鍵基礎技術。
那么,誰能來拯救自主品牌呢?其實,從這兩年來看,無論是政府公務車采購,還是解放軍用車采購,均明確要使用國產自主品牌車型。有關方面也試圖通過政策傾斜,扶持自主品牌的發展。汽車線束科絡膠帶不過,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長時間積累的問題,短時間難以徹底解決。
如果非要從樂觀的角度來看如今的自主品牌現狀,那就是激烈的市場競爭,將會逼迫一批競爭力不強的自主品牌進行重組并購,甚至直接淘汰出市場,讓真正適應市場環境發展品牌生存。而經過此輪市場淘汰,將有利市場資源的整合。
- 上一篇:新能源資質被叫停,豪擲713億的誰是"緩稱王"? 2018/11/14
- 下一篇:未來汽車零部件銷售趨向 2018/11/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