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建立“快遞業+回收業”合作模式 提高快遞包裝回收利用率
近年來,快遞業井噴式增長,但快遞的過度包裝、“大材小用”、循環利用率低等問題,不僅造成資源浪費,也導致環境污染,亟待引起重視。3月8日,全國人大代表,重慶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譚平川提出建議,探索建立“快遞業+回收業”的定向合作模式,形成包裝生產企業、快遞企業、回收企業、消費者共同參與、多方協同的回收利用體系,促進快遞業的持續、健康、綠色發展。德莎線束膠帶
譚平川認為,目前,國家雖然出臺了快遞業綠色包裝相關方案,但只是指導性意見或推薦性標準,沒有統一的強制性標準。實際操作中,消費者希望包裹得越結實越好;商家為了沒有差評,在包裝上做足文章;快遞公司寧可多包一層,也不愿冒賠償顧客損失的風險。
“如拇指般大小的記憶卡,有的快遞企業使用A4紙大小的紙箱,再填充大量塑料氣泡墊和空氣囊。”譚平川說,目前,過度包裝、層層疊加、“大材小用”現象較為普遍,材料消耗增長迅速。
因缺乏專業快遞包裝回收系統,消費者通常將快遞塑料袋、包裝盒直接扔掉。此外,因涉及個人信息,為防止隱私泄露,不少消費者選擇銷毀包裝,造成無法回收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我國快遞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到20%,其中紙盒回收率不超過50%,包裝填充物等塑料制品,回收率幾乎為零。大部分快遞包裝在使用后失去利用價值,無法實現循環再利用。
為此,譚平川建議,出臺關于包裝回收再利用的行政法規,完善相關法律體系,規范包裝所涉及主體的權利義務,明晰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;統籌制定快遞行業綠色包裝強制性標準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;建立社會化、專業化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。
譚平川還建議,政府主管部門要研究制定對可再生、循環包裝材料研發、生產、使用企業的扶持政策和資金支持措施,在源頭上鼓勵快遞企業使用易于回收的包裝物。
- 上一篇:全面封殺白板紙廢紙原料進口 成本上漲風險將致命 2019/3/14
- 下一篇:如何危中尋機——2019年溶解漿市場展望 2019/3/13